“大姨妈”驾到:月经和亲戚到底什么关系?

“大姨妈”驾到:月经和亲戚到底什么关系?

每次月经到访,我们总会说“大姨妈来了”“大姨妈驾到”。明明是生理现象,怎么就和一个亲戚扯上关系了?而且月经好像和“大姨妈”之间并无相通之处,怎么“大姨妈”就能成为全国各地的统一称呼了呢?今天,我们就来扒一扒“大姨妈”这个说法的来历。

中国古代将女子的经血视为不洁之物,认为接触到经血招致厄运,因此女性经期会被限制参加祭祀等活动。月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“难以启齿”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人们习惯用隐晦的方式指代月经,比如:月事、月水、经水等。后来又称为“例假”(源自近代工厂女工请假理由)。当然也有一些人出于月经羞耻的心理,用“那个”或者“倒霉”代指月经。而“大姨妈”这个拟人化的称呼,既避开了直接提及的尴尬,又带点幽默感,逐渐被大众接受。

2. 民间传说:姨妈来了,休息一下

关于“大姨妈”的起源,民间有几个有趣的说法:

说法一:古代女子的“挡箭牌”

古代女性地位较低,月经期间身体不适,但又不好明说,于是就以“姨妈来了”作为借口,避免做重活或同房。久而久之,“大姨妈”就成了月经的代称。

说法二:谐音梗的胜利

在部分方言里,“月经”的发音可能和“姨巾”或“姨妈”接近,于是被口语化替代。

3. 国外文化里的“月经代号”对我国的影响

“大姨妈”的来源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来自英文一个经期俚语:Aunt Flo(弗洛姨妈)。据说,Florence 是一个很事儿的人,每个月都会固定去亲戚家暂住几天。此外, flo 与 flow (流淌)同音,一语双关。这个词汇最早见于1950s的报纸,在欧美地区是一个很常见的口语化表达。后来通过港台的电视电影等传播到内地,“大姨妈”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网络用语。

展开全文

由此可以看出,不止中文采用一些词语代指月经,其他语言也有类似操作。这些代号都反映了人们对月经既想谈论又不想太直白的矛盾心理。

其实现在很多人称呼月经为“大姨妈”,并不是因为避讳,也不是“月经羞耻”的表现,只是认为月经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事情,大家习惯用一种更委婉的称呼来更方便的在公共场所称呼“它”。但是想想,月经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,它存在于每一个女性身上,存在于我们的姐妹、母亲身上。也许,只有我们摆脱了这些正常生理现象的羞耻感,不再用各种隐晦的称呼来代指月经的时候,女性才能更自由地奔赴星辰大海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