萤火虫,点灯笼,飞到西,飞到东。夏天的夜晚,闪烁在草丛中、树林里的点点萤光,曾经给许多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。如今,这些可爱的“小精灵”越来越难觅踪影,“萤火虫濒临灭绝”的传闻曾多次出现在网络上。萤火虫真的要消失了吗?
近段时间,有网友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,萤火虫正逐渐消失,濒临灭绝。这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。评论区不少网友跟帖感慨,身边的萤火虫、蜻蜓等昆虫越来越少。
2023年6月,国家林草局把三叶虫萤、红胸黑翅萤等11种萤火虫也列入了“三有”名录,即《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、科学、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,进行保护。
四川邛崃天台山:
萤火虫点亮“夜经济”
萤火虫是否真像网传的那样正在濒临灭绝呢?记者发现,在四川邛崃天台山等地区,萤火虫不仅大量存在,还成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观赏的“追光明星”。
到了傍晚,邛崃天台山的一些集中观萤点就聚满了游客。随着夜幕降临,草丛中、树林里就泛起星星点点的光。萤火虫聚集、飞舞,让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。
四川邛崃天台山地处川西平原和高原交接区,分布有26种萤火虫,占全国已知萤火虫种类168种的15%,从每年4月份开始到10月份,都有萤火虫出现。
萤火虫生存空间受影响
城市周边难寻踪迹
相关专家告诉记者,萤火虫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濒临灭绝,但是严格来讲,它的生存空间确实受到了影响,目前在城市周边较为稀少,在深山中萤火虫依然存在。为何城市周边现在越来越难看到萤火虫了呢?
在邛崃青萤萤火虫保育复育基地,工作人员正在挑拣萤火虫的卵和幼虫,进行培育研究。
四川省邛崃市青萤萤火虫保育复育基地负责人 刘超:大量的城市的灯光,汽车的灯光,包括各种各样的霓虹灯、射灯,会造成萤火虫没有办法去识别求偶信号,从而造成了它求偶的频率减少。
萤火虫是一种夜行性昆虫。它的腹部尾部有个特殊的发光器,当氧气进入时,里面的萤光素在萤光素酶的作用下发生生化反应,就发出冷冷的可见光。
专家介绍说,萤火虫不仅成虫阶段发光,幼虫阶段也要发光。幼虫发光的主要目的是警戒天敌,成虫发光的主要目的是求偶“找对象”。当外部的光线较为强烈时,就阻碍了萤火虫发光“找对象”。
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、四川省昆虫学学会副理事长 曹成全:如果人为的灯光很强,就会影响成虫无法通过自己的发光找到对象,它就没法“结婚生子”,进而影响它的繁衍。
现实中,当各种人为光线影响到萤火虫相互间的交流时,它们的整个族群要么迁移离开,要么就会减少、灭绝。
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、四川省昆虫学学会副理事长 曹成全:很多昆虫成虫的寿命都很短,萤火虫是生命比较短的物种之一,一般都是一两周,多数就10天左右。它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“结婚生子”,繁衍下一代。我们人为的灯光,导致它找不着自己的对象了。
12下一页全文阅读